从三个维度详解新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规划区分
发表时间:2025-04-05 15:14:10 来源:森林培育
2024年8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新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GB/T 17775-2024)(简称“新《标准》”)国家标准正式对外发布,将于2025年3月1日正式实施。在我国旅游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新挑战、迎接新机遇的关键时刻,新老《标准》完成无缝衔接,对旅游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一场及时雨。新《标准》充足表现了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的核心要义,同时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日渐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
强调文旅融合,助力构筑精神家园。新《标准》大篇幅增加了“文旅融合”板块,对旅游景区的文化主题、文化利用和文化传播提出了具体实际的要求,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层次地融合发展”的具体执行,能够推动旅游景区深入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展示和体验内容,实现文化传播和传承,同时为游客带来物质与精神上的双创满足。
强调国际服务,助力入境旅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标准》不仅要求旅游景区的解说语言有中外文对照,还增加了针对国际游客的便利化服务内容,包括“可认证使用外籍来华人员等各类身份证件”“支持境内外银行卡使用”等,从而提升国际游客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加多的国际游客到访,将旅游景区打造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好中国文化,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强调绿色低碳,助力可持续发展。新《标准》将“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和运营符合绿色低碳发展导向”作为等级规划区分的一大前提,并对旅游景区的停车场、游览设施等提出了生态环保要求,强调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倡导环保宣传,引导绿色消费。
强调数字体验,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新《标准》要求国家5A级旅游景区“应开发数字化旅游服务产品,提供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等旅游新场景与新空间”是旅游景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举措,能够助推高等级旅游景区将高品级的旅游资源转化为数字化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内容和数字资产,为旅游景区发展注入新动能,有力提升旅游景区吸引力。
强调人性化,满足优质服务需求。新《标准》要求所有A级旅游景区“应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行动便利”,高等级旅游景区“宜为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接待及购票、代邮便利服务”,要求“提供线上线下咨询服务”“服务人员配备齐全”“应提供手机充电服务”“游客公共休息区域应提供防风、遮阳、避雨等设施”“餐饮服务应热情周到”等一系列内容,均体现出对旅游景区发展应朝着更加适应老龄化和人性化的方向转变,更看重为所有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从而更好提升游客的游览满意度。
强调智慧化,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新《标准》增加了“智慧旅游”板块,明确旅游景区应该提供智慧化服务,要求旅游景区建有官方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应有信息发布设施设备并提供自助导览服务,特别要求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供智慧停车(船)服务,同时对解说的信息化程度提出了具体实际的要求,以便旅游景区更看重提高智慧化的建设水平,来满足旅游景区自身发展和游客对智慧服务一直增长的需求。
强调安全性,进一步突出以人为本。新《标准》将“安全”作为等级规划区分的前提,要求旅游景区要“经过安全风险评估”“制定安全保护制度和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同时对旅游景区的网络信息安全、安全提示与教育、应急救援联动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推动旅游景区为游客提供更安全的旅游环境,全面保障游客的人身和信息安全。
强调便捷性,满足快旅慢游需求。新《标准》强调要有多种快速交通方式抵达旅游景区所在地,要有便捷抵达旅游景区的公共交通或旅游专线交通,进一步强化要求高等级旅游景区的外部交通便捷性;同时要求旅游景区提供车行道、游步道、观景平台、交通换乘等体系化游览设施,细化了导览系统的内容,包括9类导览标志等,以敦促旅游景区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游览体验。
强调游览功能,避免重复建设。新《标准》在旅游景区术语与定义中明确,旅游景区应该是“以提供游览服务为基本功能的场所或区域”,不再罗列具体旅游景区类别,如旅游度假区、游乐园、休闲街区等景区类型,也从侧面婉拒了别的类型的旅游区不要创建旅游景区,避免品牌的交叉创建而导致服务设施的重复建设。
强调实用主义,规避铺张浪费。新《标准》要求旅游景区“具有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对游客中心、购物场所、餐饮场所等均有“规模适度”的要求,另外新《标准》中取消了老《标准》对于邮政和电话亭等设施的强制要求,体现出新《标准》不主张过度建设,而是以实用主义为核心配备必要服务设施,这也为旅游景区运营单位避免了资金浪费。
强调社会效益,承担社会责任。新《标准》不仅要求旅游景区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要求承担社会责任,应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组织参加公益性活动及旅游惠民活动。推动角色转换,旅游景区不应该仅仅是经济主体,还应该是社会主体,要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三重收益,为构筑美好生活空间赋能。
总之,本次发布的旅游景区新《标准》与即将发布的评定细则,为旅游景区明确了发展趋势,为地方行政主任部门提供了管理依据。相信,在新标准的指引下,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建设将进入一个崭新的转型升级阶段,并在带动文旅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道路上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作者曾安明系中国轻工业投资协会旅游业融合投资委员会副主任;田光涛系中国景区协会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